世上哪有什么真的幸福,我们又何妨就把这个庭院当做我们的地上乐园呢? 一切我们过去心灵上的创痕,一切时代的烦闷,一切将来世途上不可避免的苦恼,都请不要闯进这个乐园来,让我们暂时做个和和平平的好梦。

马丁·麦克唐纳:用喜剧兜住悲剧

阿卷:



跟去年的乌龙相比,今年的奥斯卡好像不够刺激。


对于多数奖项,群众的反应基本都是:毫无悬念。于是评委会在“毫无悬念”的大道上一路狂奔,直到他们宣布最佳影片......




说句心里话,《三块广告牌》陪跑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,我是很失落的。但没办法,奥斯卡专治各种不服,我也只能委婉地嘴硬:得没得奖它都是我心中最佳。并非我不喜欢萌宅托罗,也绝对不是因为《三块广告牌》花了钱而《水形物语》没花钱。我只是偏心。




因为这是马丁·麦克唐纳的作品。


那个拍过《杀手没有假期》的麦克唐纳。




1.《广告牌》的广告牌


此前,先分享下我在影院的小观察。


那天,一进影院就看到《三块广告牌》的展架,摆在过道很显眼的位置。


看着从上到下整齐罗列的奥斯卡提名和已获奖项(当时还未颁奖)以及那些橙色加粗标语。我就知道,宣传方在海报上尽了最大努力——把路人可能会吃的安利都挂上了。








效果还是有的,至少经过展架的路人10个有6个愿意驻足,和身边小伙伴叨叨着「奥斯卡奖」之类的字眼。


但我也发现,除了奥斯卡这个元素,好像真的没有其它特别吸引路人的元素了。




海报上的面孔和名字对他们来说还是那么陌生,就连这个译名听起来都云里雾里,以至于「奥斯卡」3个字说完后他们就陷入了回合制沉默,只能匆忙打量海报然后疑惑地走开,或者看半天冒一句「靠...原来是提名不是获奖」,一副上当受骗的表情。




因此,即便已经如此努力,即便影评人纷纷给出高分,截至3月6日16:30(上映第4天)这部电影的票房也只是刚刚飘过2000W。


这个数字令我感到惆怅。


我惆怅的是马丁·麦克唐纳在国内尚未得到与其才华匹配的知名度。从票房反馈看,他在国内几乎没有知名度。




2.让你「哭笑不得」


我一直认为,麦克唐纳是位神奇的导演。说起他的电影,大家第一反应都是「黑色幽默」「搞笑」「无厘头」等字眼。但只有认真看过电影的人知道,他的那种幽默,会让人忍不住落泪。




回想一下,有几部喜剧能让你一秒哭一秒笑?他的电影就能做到。




都说伟大喜剧的内核是悲剧,这一点在麦式剧本里尤为明显。用喜剧兜住悲剧,是麦克唐纳幽人生一默的特殊手法,也是他的慈悲。


他喜欢讲小人物的悲欢离合,其笔下的小人物,不论行事多么荒唐,命运多么曲折,内心里总会存着自己的那点执着。闹笑话是因为那些执着,感动人也是因为那些执着。






犯错的年轻杀手执着赎罪,老杀手执着保护年轻杀手,失去爱妻的男子执着寻死,痛失爱女的母亲执着为女儿讨回公道...或大或小,或值得尊敬,或不可理喻。而也正是这些执着,点燃了这群小人物的生命力,让他们不知疲倦一路奋战。




哪怕最后一败涂地,倒下前也不忘朝世界竖个中指骂一句「shithole」。又酷又丧。






电影《三块广告牌》里的警察迪克森亦如是。个性暴戾的他从来不算什么好警察,但在内心里,他也有属于自己的「灯塔」,那就是对威洛比局长的敬仰与信赖。




因为这份情怀,威洛比局长的一封信能让他改头换面重新做人,让他愿意再次燃烧。他最后竭尽全力想要侦破案件,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正义或者善良,也因为这是局长生前未了的心愿。


最后,他并没有成为可歌可泣的大英雄,也不需要。在他的生命中,那份燃烧本身就是一种荣耀,一枚勋章。因为世上有一种勇敢,是即便无能为力,也会竭尽全力。





在《杀手没有假期》里,雷竭尽全力的忏悔于事无补,被他害死的男孩不会复生。但这份忏悔也不会停止。结尾他被组织头目满城追杀,中枪倒地前,他看到前方被误杀的侏儒,那一刻他泪如泉涌,指着那个躺在地上的矮小身影哽咽道:「The little boy...」




这是看过电影的人会秒懂的泪点。




透过侏儒,他看到的是那个被他误杀的小男孩,那个小小的冰凉的身体,孤零零躺在教堂冷硬的地板,一如此刻倒在雪地里的侏儒。


在那个极有可能是他生命最后几分钟的时刻,雷想到的不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命,而是自己还欠着一条命。从头到尾,他的眼泪都为那个死去的小男孩而流。






雷是一个令人动容的角色,哪怕你知道他年轻气盛,脾气不好,还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,你也依然希望他能有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。因为那些忏悔的细节就是其善良本质的侧写。




同样的,《广告牌》中亦不乏此类侧写。永远一张臭脸逮谁怼谁的广告牌母亲,其实恨的不是警察而是自己;看似失职的警察局局长,原来背负着那么多解不开的无奈;神经病一样的酗酒警察,内心深处也想做一回好人。


他们怒与恨皆是内心悲伤的投射——无法冲破现实的悲伤。这种矛盾挣扎的人格往往让人爱恨交织。




3.高尚与卑鄙并存


在麦克唐纳的电影镜头里,向来不缺暴力、血腥以及各种花式骂人教学。但不论表面多不正经,其内里始终存着一份柔软。


那是《杀手没有假期》里过来人对后辈发自内心的爱护,是《六发子弹的手枪》里杀手安慰男主时的纯真表情,是《七个神经病》里被糅杂在疯狂里的浪漫和诗意。也是《三块广告牌》里女主炸警局前为确认警局无人拨出的两通电话。




这些人物如此复杂,真实,仿佛是你是我,仿佛触手可及。






从个人观影生涯里,我慢慢发现一个规律。要想塑造一个立体接地气的人物形象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:让他讲人话。




让他像个普通人那样讲话,而不是诗朗诵或者发表演讲。先从言语上让他真的成为一个现实中人,哪怕距离完美很远。




很多影视作品人物的言行和现实有距离感,这个距离就在于:那些人都太有逻辑。说话漂亮简洁,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。做事理智体面,一切符合观众所期待的那种最佳反应。


一些编剧尤其不舍得让主角的性格有明显硬伤,好像那样作品就毁容了。但看看身边,有几个人的性格没有硬伤?又有几个人会像念台词那样讲话?




现实中的普通人不会永远那么讲逻辑,甚至巨大冲突来临时,人的反应往往是杂乱无章的,说话是颠三倒四的甚至违背本心的。关键时刻见人心,恰恰是这种「混乱」,最能彰显一个人的本质。






回到麦克唐纳。他电影里的主角们,从来不是什么真善美的化身。他们是多面的、活生生的人,高尚与卑鄙并存。纵然不会人见人爱,却也有其可爱之处,即便做了错事,也常常让你恨不起来。




麦克唐纳十分擅长提取复杂人性里的善,表达上又兼具诙谐与悲悯。没有苦大仇深,没有振臂一呼,更不会说教,很多时候只是轻巧地带过。或者一碗毒鸡汤直接往你脸上一泼,酸爽劲三日不退。




只要保持耐心,我们就不难发现他那种看似向下的表达里藏着无数向上的东西。最后他似乎什么都没有明说,但你又什么都明白了。


我有时候在想,他这种举重若轻的天赋会不会让很多同行感到绝望。




4.关键是他们很有趣


那天在影院里,《广告牌》的开场镜头一出现,我就莫名安心。多少年过去了,麦克唐纳还是那个拍电影可以顺便拍旅游宣传片的麦克唐纳,审美十拿九稳。




以前看完《杀手没有假期》想去布鲁日体验哥特式浪漫,现在看《三块广告牌》又想去密苏里体验小镇生活。




除了镜头,让我安心的还有放眼望去的熟脸。他一直喜欢跟熟悉的面孔合作。伍迪·哈里森,山姆·洛克威尔,科林·法瑞尔,这些人几乎是他的御用演员。尤其山姆·洛克威尔。哪里有麦克唐纳,哪里就有洛克威尔。






麦克唐纳职业生涯的一半作品里都有这些人的身影。当然,严格说来,他的导演生涯只有四部自编自导作品。


可就这三长一短的四部作品,他没有掉过链子。你能明显感觉到他是那种爱惜羽毛的导演,求精不求多。




从戏剧《枕头人》开始展露编剧才华,到第一部剧情短片《六发子弹的手枪》,就凭着这部27分钟的短片,他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。2008年,电影处女作《杀手没有假期》让他声名鹊起,此后一直以4—5年一部作品的速度产出,直到2017年这部《三块广告牌》,六个奥斯卡提名,两个获奖。




其实,考虑到文化与生活的差异,我并不认为中国观众能广泛接受麦克唐纳的电影风格。


就像不少中国观众认为埃德加·赖特的《极盗车神》只是一部剧情单薄又莫名其妙的飙车戏,难以理解它在欧美的流行。




对于他们的作品,我只能说一些技巧上的东西或许是噱头,但并不是其作品最特别的地方。他们的作品最特别之处是:幽默。


确切地说,是风格化的英式幽默。这才是这两位英国导演最吸引我的方面。




幽默是一种高难度艺术,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会讲段子,甚至会讲故事都还不够。




年纪越大越发现,有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。让一个有趣的人变得无趣很容易,反向操作却困难得多。艺术创造多少是讲天赋的。对于一个创作者,美,深刻,有趣,三者能备其一,可在及格线摇摆。能备其二,堪称优秀。三者皆备,那是人间瑰宝,请重点保护。




鉴于我如此偏心,《三块广告牌》自然是人间瑰宝级的。




END.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
首发于公众号:阿卷同学︱Juan_movie


原文:马丁·麦克唐纳:用喜剧兜住悲剧


提示:公号后台回复关键词“麦克唐纳”,可获得麦克唐纳代表作之《杀手没有假期》+《七个神经病》。不要打错字哦~




《六发子弹的手枪》请走B站:奥斯卡获奖短片-六发子弹的手枪


《三块广告牌》这段时间请走影院



评论
热度 ( 568 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双面劳伦斯 | Powered by LOFTER